- 全站搜索
-
- 1
- 2
- 3
- 4
- 優秀工程展示
- 查看詳細 Read more
1月19日,經過保利長大公司6個多月的緊張搶險搶修,被撞受損封閉的廣州番禺北斗大橋,于當天上午11點正式恢復通車,比計劃通車時間提前3個月,向一橋兩區市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。
通車現場,保利長大應急搶險團隊獲贈錦旗,被贊揚為“南粵應急先鋒,北斗筑橋巧匠”,切實以央企社會責任擔當贏得沿線人民的信任與支持。
48小時集結力量馳援
2021年7月13日上午6時左右,番禺北斗大橋發生貨船碰撞事故,導致大橋南岸31#橋墩多處產生嚴重病害,出現了明顯傾斜,存在較大安全風險。事故發生后,北斗大橋采取雙向全封閉交通管制,橋下全航道封航。
廣州番禺北斗大橋臨時支墩托梁吊裝
作為廣東省交通應急搶險單位,保利長大第一時間響應搶險號召,連夜召開會議部署搶險工作,火速成立“北斗大橋撞擊事故應急搶險工程指揮小組”,24小時內形成了初步搶險方案,48小時內緊急調配70余人、20臺套設備就位,實地全面開展各項工作。
“此次搶險施工具有風險高、施工難度大、社會影響大等特點,為此,項目部采用設置臨時支墩將荷載轉移后,對受損結構進行修復的施工工藝,不僅有效降低了橋梁垮塌的風險,還做到對原橋結構擾動最小”,保利長大北斗大橋應急搶險工程項目經理曹昌玉介紹說。
廣州番禺北斗大橋臨時支墩托梁吊裝
項目團隊自主完成設計圖繪制、建模、受力驗算及安全評估,多次召開技術座談會及專家評審會,歷經7次修訂、優化關鍵細節30余處,最終完成了臨時支墩施工方案的定稿。
提前3個月完成搶險任務
為盡早完成橋墩修復加固任務,盡早通車便利市民出行,項目部堅持“不計投入”開展搶險施工。
臨時支墩為鋼結構,總重超過1500噸,單塊最大重量接近200噸。由于北斗大橋所處沙灣水道通航高度受限,大型浮吊船無法進場,且只能利用受損墩上方15厘米寬的橋面伸縮縫進行吊裝,又有梁體的阻擋,吊裝難度可想而知。
恢復通車后的廣州番禺北斗大橋
“項目充分發揮公司設備資源統籌優勢,選擇可通航的最大噸位浮吊進行吊裝作業;并充分利用力學分析軟件對吊裝步驟、吊裝角度、幅度進行沙盤推演,確保施工過程萬無一失”,曹昌玉表示。
在蓋梁施工平臺搭設環節,由于空間狹小受限,常規工藝已無法適用。保利長大項目團隊臨場技術攻關,經過反復對比,最終采用了“橋下底模支架預拼、預定位主骨架鋼筋,千斤頂整體提升”的吊裝工藝,保障1月上旬前完成蓋梁混凝土澆注施工。
廣州番禺北斗大橋
同時,項目部堅持以黨建引領搶險施工,成立“黨員先鋒隊”,在搭設臨時支墩、橋梁頂升受力轉換、橋梁結構修復施工等危險危急、攻堅克難時刻,黨員技術骨干始終堅守一線、沖在最前,示范引領項目全員全力搶抓工期,提前3個多月完成了搶險任務。
做好做實民生實事
廣州番禺北斗大橋恢復通車現場
北斗大橋的恢復通車,有效減輕了附近西樵大橋、沙灣大橋的交通壓力,也恢復了沿線番禺、南沙兩岸市民的便捷出行。兩岸市民出行、車輛過往時間,原來交通管制前需要40多分鐘,恢復通車后僅需5分鐘,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,也為2022年虎年春運安全暢通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保利長大積極踐行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,勇挑企業責任擔當,全力參與珠海蓮溪大橋、廣州北斗大橋等意外撞擊受損橋梁搶險,助力提前恢復通車;火速集結力量馳援樂廣北高速、京珠北高速沿線邊坡泥石流、塌方搶險救援,累計投入救援人員超過2000人次、搶險設備100臺次,快速搶通受災路段;對粵東西北地區174座農村危橋進行集中改造建設,極大改善農村公路橋梁運營狀況,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。